学生品德评价
品德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、道德情感、道德行为三部分。
一、学生道德认知的测评
主要是以学生道德认知水平(即个体对道德规范和道德范畴及其意义的认识)为对象所进行的评价
巴恩斯 用问卷法对儿童惩罚观念进行的测评;
皮亚杰 采用直接提问方式来测评
科尔伯格的“道德两难故事法”“三水平六阶段”道德发展阶段模型
艾森伯格 亲社会道德两难故事法
但在我国仍借助政治课,思想品德课,采用测验法来进行。
二、学生道德情感的评价
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所引起的内心体验。
道德情感还不成熟、不具有系统性
三、学生道德行为的评价
学生道德行为是指学生个体在一定道德认识的支配下所采取的行为,它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和重要标志。
(一) 我国中小学学生品德评价标准
以《中小学德育大纲》规定的教育目标、要求、内容及《中小学生守则》、《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》为根本依据,并据实际提出要求,指定标准。
(二) 我国中小学学生品德评价的常用方法
1、 整体印象评价法
a、 概念(略)
b、 优点:被广泛使用,过程简单易行、花费最小
c、 缺点:主观性较强,结果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和片面性,同时也影响了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。
2、 操行评定评价法
a、 概念(略)
b、 优点:更具体形象;能比较全面地反映被评价者的品德面貌,便于评价者及时了解自己。
c、 缺点:对评价者有较高的要求;评语容易出现套语、缺乏有效内容;仍然属于主观评价法,具有随意性、片面性。
3、 操行计量评定法
a、 概念(略)
b、 优点:有利于使品德评价精确化;便于比较;便于操作;有利于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。
c、 缺点:仍然无法从根本上克服主观性问题;对学生形成道德行为的动机无法考察。
(以上三个概念也需要对比记忆、理解)
复习建议:本章比上章稍重要,因为是关于学生的,与现在的“学生为本”理念有关。但其中有些研究不成熟,不系统的内容肯定不是重点,一般不会考。对于基本的概念和方法还是需要理解记忆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