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信学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
《电路》科目考试大纲
层次:硕士
考试科目代码:818
适用招生专业: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,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,电工理论与新技术,电路与系统,能源动力
考试主要内容:
1、电路模型与电路定律
电路模型;电压、电流及其参考方向;电功率、电能量;电阻、电压源、电流源和受控源等元件的特性及其电压电流关系;基尔霍夫定律。
2、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
电路的等效变换,电阻的串联和并联,电阻的星形联接与三角形联接的等效变换,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,输入电阻的概念。
3、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
电路的图、树、树支、回路和连支的概念,独立方程及独立电路变量的选取;支路分析法,结点分析法,回路分析法。
4、电路定理
叠加定理,替代定理,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,最大功率传输定理,特勒根定理,互易定理,对偶定理。
5、含运算放大器电路的分析
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模型和传输特性,含有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的分析计算。
6、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
动态电路的方程和初始状态,时间常数、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、零输入响应和全响应;三要素法
;阶跃函数和阶跃响应;冲激函数和冲激响应,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。
7、正弦电流电路的稳态分析
正弦量及三要素,阻抗与导纳,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,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,正弦电流电路的平均功率、无功功率、视在功率、功率因数和复功率,最大功率传输,互感、互感电压、同名端、互感电抗,去耦等效电路,具有耦合电感电路的计算,空心变压器,理想变压器。
8、电路的频率响应
网络函数,RLC串联电路的谐振,RLC串联电路的频率响应,RLC并联电路的谐振。
9、三相电路
对称三相电源,三相电路连接方式和对称三相电路,不对称三相电路。
10、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
非正弦周期电流信号,非正弦周期函数分解为傅立叶级数,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和频谱的概念。
11.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
拉普拉斯变换及其性质,拉普拉斯反变换,部分分式展开法,电路元件外伏安特性的复频域形式,运算阻抗和运算导纳,基尔霍夫定律的复频域形式;用复频域分析法分析计算线性电路。
12.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
关联矩阵、基本回路矩阵,回路电流方程的矩阵形式,结点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。
13.二端口网络
二端口网络,二端口网络的方程和参数、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,二端口网络的连接。
建议参考书目
[1]《电路(第五版)》,邱关源、罗先觉主编,高等教育社出版社,2006。
[2]《电路学习指导与习题分析(第5版)》,刘崇新、罗先觉编著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6。
《电子技术基础》科目考试大纲
层次:硕士
考试科目代码:836
适用招生专业: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,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,系统工程,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,电子信息
考试主要内容:考试内容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及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两部分,原则上两部分各占总分的50%。
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部分
1.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应用电路
①半导体及基本特性;②PN结及伏安特性;③二极管及伏安特性;④稳压二极管等半导体器件的结构、工作原理、特性、主要参数及使用方法;⑤半导体二极管应用电路的分析;⑥半导体二极管应用电路。
1.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应用电路
①半导体及基本特性;②PN结及伏安特性;③二极管及伏安特性;④二极管主要参数及使用方法;⑤稳压二极管等其他类型二极管的工作原理和特性;⑥半导体二极管应用电路的分析。
2.双极结型晶体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
①双极型三极管的结构、工作原理、特性、主要参数及使用方法;②放大的概念和放大电路的主要技术指标;③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;④小信号模型分析法;⑤图解分析法;⑥静态工作点的选择与稳定;⑦共集和共基极放大电路;○8组合放大电路。
2.双极结型晶体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
①双极结型三极管的结构、工作原理、特性、主要参数及使用方法;②放大的概念和放大电路的主要技术指标;③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;④小信号模型分析法;⑤图解分析法;⑥静态工作点的选择与稳定;⑦共集电极和共基极放大电路;○8组合放大电路。
3.场效应管及其放大电路
①场效应管的结构、工作原理、特性、主要参数及使用方法;②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分析方法。
4.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
①放大电路频率特性概述;②三极管的高频等效电路;③放大电路的中频响应、高频响应和低频响应;④单管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;⑤多级放大器的频率特性。
5.功率放大电路
①功率放大的一般问题;②互补功率放大电路;③功率放大电路的安全运行;④集成功率放大电路及其应用。
6.多级放大电路和集成运算放大器
①多级放大电路的一般问题;②多级放大电路的分析;③差动放大电路;④电流源电路及其在集成运算放大电路中的应用;⑤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组成、工作原理及主要指标;⑥理想运算放大器;⑦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种类及选择。
7.放大电路中的反馈
①反馈的概念、反馈电路的组成、分类,反馈极性的判断方法;②四种基本组态反馈电路及其分析方法;③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;④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;⑤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问题。
8.信号的运算和处理
①基本运算电路及其应用(比例运算、加法运算、减法运算、积分运算、微分运算、对数运算、指数运算);②模拟乘法器;③有源滤波器;④仪表放大器、隔离放大器。
9.波形的产生和转换
①正弦波振荡的条件和振荡电路的组成;②RC正弦波振荡电路;③LC正弦波振荡电路;④石英晶体振荡电路;⑤电压比较电路及其应用;⑥非正弦信号发生电路;⑦波形的转换。
10.直流电源
①小功率直流电源的组成;②整流电路;③滤波电路;④稳压二极管稳压电路;⑤线性串联型稳压电路;⑥开关稳压电路。
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部分
1.数字逻辑基础
①数制和码制;②逻辑代数基础;③逻辑函数及其表示方法;④逻辑函数化简。
2.集成逻辑门
①分立元件构成的逻辑门电路;②TTL逻辑门;③CMOS门电路;④TTL门电路和CMOS门电路的接口。
3.组合逻辑电路
①组合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;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;③常用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;④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;⑤用SSI设计组合逻辑电路;⑥用MSI设计组合逻辑电路。
4.集成触发器
①触发器的基本概念;②RS锁存器;③同步触发器;④边沿触发器;⑤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转换。
5.时序逻辑电路
①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;②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;③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;④用SSI设计时序逻辑电路;⑤用MSI设计时序逻辑电路。
6.半导体存储器
①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;②ROM(MASKROM、PROM、EPROM);③RAM(SRAM、DRAM);④存储器的扩展。
7.可编程逻辑器件
①可编程逻辑器件及特点;②PLD、PAL、GAL、CPLD、FPGA;③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开发。
8.脉冲信号的产生和整形
①脉冲信号的描述;②施密特触发器;③单稳态触发器;④多谐振荡器;⑤555电路及应用。
9.A/D和D/A转换器
①D/A转换器及分类;②倒T型电阻网络D/A转换器;③集成D/A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;④A/D转换器及分类;⑤并联比较型、逐次渐进型、双积分型A/D转换器;⑥集成A/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;⑦A/D和D/A转换器的应用。
建议参考书目:
[1]《模拟电子技术基础》,华成英、童诗白,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5年(第5版)。
[2]《模拟电子技术基础》,王晓兰、杨新华,北京:机械工业出版社,2016年(第1版)。
[3]《数字电子技术基础》,阎石,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1年(第5版)。[4]《电子技术基础-数字部分》,康华光,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6年(第5版)。
《自动控制原理》科目考试大纲
层次:硕士
考试科目代码:835
适用招生专业: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,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,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,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,系统工程,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,电工理论与新技术,电路与系统,电子信息,能源动力
考试主要内容:考试内容包括经典控制理论及现代控制理论两部分,原则上经典部分占总分的60-70%,现代部分占总分的40-30%。其中:
经典部分
1.自动控制原理基本概念
①自动控制的分类;②自动控制系统组成;③自动控制系统的几种基本方式;④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。
2.线性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
①线性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;②典型环节的数学模型;③系统结构方框图及信号流程图。
3.线性控制系统的时域响应
①系统稳定性的概念;②Routh稳定判据;③线性定常系统的时域响应;④一阶和二阶系统时域响应;⑤高阶系统的时间响应;⑥计算及改善稳态误差的方法。
4.根轨迹法
①根轨迹的基本概念;②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及方法;③利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性能的方法。
5.频率响应法
①频率特性、最小相位系统的概念;②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;③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;④Nyquist稳定判据;⑤时域指标与频域指标之间关系及估算;⑥闭环频率特性。
6.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
①控制系统校正的概念;②常用校正装置及特性;③频率响应法的串联校正设计方法。
7.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的分析与综合
①离散控制、采样定理、信号的采样和复现;②Z变换与Z反变换;③脉冲传递函数;④离散系统的稳定性、稳态误差;⑤离散系统的暂态响应与脉冲传递函数零、极点分布的关系;⑥离散系统的校正;⑦最小拍系统的设计。
8.非线性系统理论
①非线性系统的基本概念;②谐波线性化与描述函数;③描述函数分析非线性系统;④相平面及相轨迹;⑤相平面法分析非线性系统。
现代部分
1.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
①状态空间描述的基本概念;②状态方程建立的基本方法及其规范型。
2.线性系统的运动分析
①状态转移矩阵的特点和性质;②线性定常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。
3.线性系统的结构分析
①状态能控性、能观性的基本概念;②能控性、能观性的判据及标准型;③系统的结构分解及其最小实现问题。
4.线性定常系统的综合
①输出反馈和状态反馈的设计方法;②全维状态观测器的设计方法;③利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性能的方法。
5.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
①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概念;②李亚普诺夫稳定性分析的基本方法及判据。
建议参考书目:
[1]《自动控制原理》,胡寿松,北京:科学出版社。
[2]《现代控制理论基础》,梁慧冰、孙炳达,北京:机械工业出版社,2012年(第2版)